长期以来,中国的互联网里,百度和阿里、腾讯并称BAT。其中原因,一个是三家企业的市值长期排名前三,将其他企业远远地抛在后面;更为重要的是,三家企业的模式,成为国内互联网的三种标准范式,成为其他互联网企业的榜样和标杆。

百度是把技术作为突破口,广告作为主要的盈利模式;阿里巴巴的商业化做得最到位,电商、支付作为最核心的盈利模式;而腾讯侧重打磨社交产品,QQ、微信先后在PC和移动时代成为汇聚用户的流量池,而游戏则成为最重要的盈利模式。

BAT三家的模式完全符合我在《重创新》中给出的入口理论模型:互联网企业做大做强,需要将一个入口级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,随后不断拓展成为一个商业生态,最终成就一家伟大的公司。而打造入口产品的核心,在于在互联网行业中找到“重度连接”。

对于腾讯,QQ、微信是入口级产品;对于百度,网页搜索、百度APP是入口级产品;而对于阿里巴巴,淘宝是入口级产品。腾讯连接了用户和用户,百度连接了用户和内容,阿里连接了人和生意。这一点,在更广的IT业同样适用,华为连接了用户与网络,而小米连接了用户和设备,甚至是家庭里每个设备都可以互联。这就是互联网、万物互联核心所在。

喜欢盯着股价、财报,每天计算市值的媒体们,发现百度的2019年Q1的财报中出现了不小的亏损,股价也有所波动。于是,很多人担心BAT里的百度是不是掉队了?我想,这未免有点杞人忧天。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,你会发现,现在的百度并不是掉队,而是蓄势待发。

【从PC到人工智能时代,百度技术基因已经深入骨髓】

如果BAT的三位创始人抛开企业创始人或者董事长的身份,马化腾或许更愿意称自己为产品经理,马云则是颇具前瞻思维的战略分析师,而李彦宏更愿意研究技术,做一个算法工程师,这是三家公司的基因使然。李彦宏对于技术钻研,也决定了百度的“技术”基因。

早在2002年,在李彦宏带领下,成立刚刚两年的百度发起了一次名为“闪电计划”的攻坚战,目标是“在9个月内让百度引擎在技术上全面与Google抗衡”。李彦宏带领15个人的“野战排”对抗800人“加强营”,最终百度大获成功。在9个月里,百度搜索的响应速度,访问量等数据比肩甚至超过谷歌。

互联网搜索市场是块大蛋糕,觊觎搜索者大有人在,这其中不乏拥有雄厚用户和资源的企业。不差钱的企业们,烧钱、引流、甚至使用流氓手段获得搜索用户,攫取搜索市场的玩法,最终铩羽而归。搜索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,如果不能比百度更快,提供更精准、更贴心的的搜索结果,用户在使用几次后就会选择果断放弃。

技术势能决定了百度商业版图的边界,企业在技术领域挖的有多深,这家企业就能走多远。技术是百度的命根子,从web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一路走来,百度对于技术的重视和积累,已经远远超过了同行,成为业界的技术标杆。

2000年创业伊始,作为百度创始人的李彦宏就已经拥有“超链分析”技术专利,使中国成为美国、俄罗斯、韩国之外,全球仅有的四个拥有独立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。

在AI方面,从2016年开始,百度就已经将“夯实移动基础,决胜AI时代”作为公司整体战略。在移动生态、智能家居、自动驾驶等领域频频发力。现在,百度以2368件申请量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专利领头羊。

【移动生态:建立新连接】

科技每天都在人们的生活里,而互联网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,长期立于不败之地,需要有极强的适应能力。移动终端的信息孤岛与PC时代的内容生态大相径庭。手机终端改变了用户习惯,也彻底改变了PC时代的规则和玩法。